一周数据观点:数据要素权益配置的思维路径与价值考量;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进入全新增长阶段(11.13-11.19)
2023-11-22 来源:

1.余晓晖: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数据资源迈向数据要素化配置阶段的重大变革期,应多措并举,推动构建“强资源、大市场、广应用、善治理”的数据要素发展新格局。一是布局数据基础设施,夯实底座。二是提升公共数据管理能力,引领发展。三是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补齐短板。四是规范数据要素市场主体,共建生态。五是构建数据要素治理体系,强化保障。(来源:国家数据局)
2.王晓冬:数字经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发展规划处处长王晓冬同志围绕“数字经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接受采访,就当前部分热点问题阐述了个人见解。加快构建配置有效的数据要素市场是产业界的共同呼声,当前制约我国数据要素流通的有四个突出堵点,造成高质量数据供给不足。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强数据供给能力。一是发展多元流通方式,提升数据要素配置效率。二是发挥平台引领作用,构建产业公共数据空间。三是扩大公共数据开放,强化公共数据基础服务。四是加快产业互联网建设,保障产业数据源头供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3.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进入全新增长阶段
数据要素合规流通的主要场所是数据交易机构,数据交易机构交易额是判断数据要素流通市场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开始探索类似证券交易所形式的数据交易机构,在2014-2017年先后成立22家数据交易机构,但受到交易不规范、密文计算技术发展慢、数据服务能力不足、数据产品供应匮乏等因素影响,数据交易机构发展遇冷,2018-2019年仅新成立2家。2020年受国家大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相关政策以及隐私计算等密文技术发展的影响,各地又开始相继成立数据交易机构。2022年,各大数据交易机构的数据交易额呈现快速上涨态势,2022年的数据交易额占比达到累计交易额的71.7%。(来源:赛迪顾问)
4.汤珂对话陆志鹏:推进数据要素化和数据资产化,抓住数据发展重大机遇
11月4日,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邀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教授、所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访问教授汤珂,与中国电子副总经理、中国电子数据产业集团董事长陆志鹏,围绕“数据要素与数据资产化”主题展开对话,带领我们探索数据要素化治理的科学方法及数据资产化的实现路径。
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核心资源,视为关键要素和战略性资产。将数据治理好、使用好,企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陆志鹏在数据要素领域长期耕耘,对我国数据要素的产权制度、技术创新、市场发展都有很深入的了解。在本次讲座中,他从数据要素中间态入手,分享了中国电子在数据要素化治理方面所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以及他对数据资产化的深刻洞察。(来源: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
5.张会平、薛玉玉: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产权运行机制的理论建构与实施路径
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有助于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产权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基于已有研究和多地实践,从理论层面明确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结构性分置的方案,初步理清了三种权利的内涵;指出由于当前的方案是基于行政逻辑而不是完善的法律机制,所有权问题会影响结构性分置方案的实施,需要数据管理机构承担起责任,发挥多重作用。公共数据范围的划定,个人、企业信息的困扰,数据分类分级,数据提供单位的供给意愿,流通和交易生态环境的打造,安全保障体系的调整优化等也会限制、阻碍甚至冲击产权运行机制的实施。需要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整体逻辑出发,坚持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破除认识误区,以数据资产化为牵引推进地方实践,持续推进顶层制度和标准规范建设,着力构建上下贯通的协同创新机制,多方位助力产权运行机制的实施,为数据产权制度探索出可实施的经验。(来源:电子政务杂志)
6.范德成、肖文雪:数据要素配置与区域创新:赋能效果及作用路径
聚焦数据要素,从多个维度构建数据要素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创新的赋能效果、差异性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①时空演化特征初步证明数据要素配置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依次递减特征;②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效率高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③数据要素配置的创新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条件性特征,前者表现为在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东部地区以及对激进型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后者表现为在不同区域创新能力下,创新驱动效应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④渠道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R&D人员流动以及降低产业结构扭曲度均为数据要素配置赋能区域创新的有效路径。(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7.洪学军:数据要素权益配置的思维路径与价值考量
近年来,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确立了一系列数据纠纷的裁判规则,为相关行业发展和治理提供了行为准则。结合“数据二十条”,数据要素权益配置应坚持以下几点:第一,坚持“数据、算法、平台”三位一体的理念,遵循数据的链接式、场景化、共享性的动态化发展规律。第二,基于社会本位考量,推进个人信息权益配置。第三,基于价值生成机制的视角,推进企业数据权益配置。第四,基于政府管理理念,推进公共数据权益配置。(来源:互联网法治研究)
8.杨杰: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潜能
中国移动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数据要素发展的决策部署,勇担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主力军,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不断强化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在助力数据要素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筑牢网络领先优势,加快数据生成流转的速度。二是推进算网融合发展,提高数据处理运用的强度。三是强化能力开放共享,拓展数据普惠赋能的广度。(来源:大数据战略研究中心)
9.陈昌盛:关于当前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六个优先”
近日,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赋能数字中国”为主题的第五届数字发展论坛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陈昌盛以“关于当前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为题作特邀演讲时,提出了“六个优先”。 一是数据的可及性优先于数据的确权。二是数据流通优先于数据交易。三是在数据监管中小步快跑要优先于看准了再干。四是公共数据的开放要远远优先于开发。五是个人数据的匿名化利用优先于确权分配。六是重要数据的正负面清单结合要优先于准确的安全评估。此外,平台企业的商业边界及其公共职能的界定同样值得重视。(来源:CAICT数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