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入表的审慎规范安全原则
2024-01-03 来源:
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十问十答”
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在即,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应该怎么入?是否所有数据都可以入表,如何区分?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可能存在估值、公允价值等哪些问题?企业是否都在期待数据资产入表……
2023年12月中旬,人民网·人民数据举办“推动数据资产入表研讨会”,开展“数据资产入表实战营”培训,邀请政、产、学、研、企等领域的专家,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数据资产入表的议题。
在研讨会和实战营培训的过程中,人民数据研究院发现企业在数据资产入表中面临着很多的困惑,也出现了一些担忧的声音。为此,人民数据研究院汇总企业在数据资产入表过程中的疑问,基于数据资产入表的研究成果,结合研讨会和实战营培训中专家的观点,为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提供解决的参考方案。
《暂行规定》出台之后,各界都在进行相关探索,但不少企业在具体探索中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数据资产入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
人民数据研究院现将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应遵循的原则汇总如下,供企业、机构参考。
与会专家认为,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应遵循谨慎性、合规性、时效性、规范性、创新性、安全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专家钟玮认为,当前《暂行规定》仍坚持数据资产入表的谨慎原则大方向,在初始计量阶段相对保守,缓慢推进。
同时,由于数据本身的特性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数据资产入表应谨慎、稳步推进。
合规性原则。多位专家指出,数据合规是入表的前提,“合规是最重要的”。数据资源合规,首先要确定的数据确权的合规,主要包括数据的权属、权限问题,数据的分类,一旦受损后的补救、数据的许可、质押、转让等各方面。
人民数据依托“三证”推出的数据确权审查108项名录为全国数据确权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时效性原则。《暂行规定》要求数据资产应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石志国认为,数据资源在流通交易中应有一定的期限限制,保持更新的频率,数据在流通中如有30天不更新,其真实性和有效性会大打折扣,在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时,如果不能保证时效性,那么在数据发生变化时就无法迅速反应。
规范性原则。多位与会专家指出,数据资产应符合数据的标准,如数据的质量、数据的治理程度等将影响数据资产的估值。数据资产入表应有一个符合数据特性的标准,如对数据质量的规范、对数据安全的规范,以及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规范制定。
创新性原则。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双聘教授、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春晖表示,数据资源具有特殊性,要求数据资产入表的相关政策、规则能够突破现有的管理体系,加强针对性,从企业实际出发,增强企业入表的动力,更好地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安全性原则。多位与会专家指出,安全是数据资产入表的底线,数据资产入表可能会出现资产的泡沫化问题,以及与金融结合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泡沫化等问题。信息的安全防护至关重要,安全作为入表的红线和底线,应考虑数据到期风险性,保障数据的安全。
《暂行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数据期待与各界共同努力,助推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数据资产价值的充分释放,需要在保障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本着自由流动、普惠发展的原则进行鼓励和规范,从而打破企业的边界,实现产业的融合,智能化匹配产业链全过程。让全场景的数据要素按照智能合约实现全价值链的映射分工,协同实现数据资源的价值,最终实现全产业链各个主体的市场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人民数据以打造人民云、人民链、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为契机,争做一流数据服务商,争当一流数据集成平台,积极做好数据交易的经纪人、数据产业的运营方、数据应用场景的创新者,领跑大数据发展潮流。2023年,人民数据推出了首家全国性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并面向全国发放“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三证),助力数据确权、数据交易等业务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