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NEWS

危难时刻显身手 ——专家座谈互联网企业的形象建设(上)

2020-07-14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互联网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不断涌现的个性化市场需求,飞速提升的科技开发与转化应用水平”,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总经理郑光魁用这样三句话,描述当下互联网生活服务类企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7月10日,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举办“互联网企业的形象建设”云上论坛。与会专家一个强烈的共识是,互联网平台一方连接着广泛的需求,一方连接着广泛的供给,特别是对于此次新冠疫情的精准防控和人民大众的居家生活,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展示了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
假如疫情期没有互联网企业……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副秘书长燕志华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副秘书长燕志华深有感慨地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前几年新经济、平台经济的发展,似乎就是在为了应对一场疫情。现在很多大的平台往往跟民营企业相连,因为它的机制比较灵活,当然这几年政府和国企入场建设的国家级平台发展得也非常棒。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应对疫情的本领会弱很多,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可能会比较难一点。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沈建光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沈建光认为:这次疫情防控实践,印证了国家领导人对数字经济的先见之明。我们这么快能控制住疫情,非常明显的因素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一个人确诊后,密切接触的人很快都可以找到,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现在海外已经停止去找。疫情冲击下电商发展非常快,因为线上的服务需求得到了非常大的刺激,包括物流、商店、仓储都大幅度招人。即使武汉封城期间,也有上千名快递小哥在湖北工作没有中断,把最需要的货物运达宅家或被隔离的人群。电商等新经济企业在供应链体系、数字化能力、基础设施的投入,在这次抗疫发挥了巨大的能量。
沈建光院长分析,包括传统的制造业和商店,目前所有的业务都要往线上走,光有线下业务肯定不够。电商、物流体系在疫情冲击下基本保持完好,对于下一步畅通产业链内循环有支撑作用。
滴滴出行副总裁曲越川
疫情发生后,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公共交通停止了,但是医护、社区等重点岗位人员比平时更加需要及时到岗。危急时刻,“互联网+出行”在城市交通应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滴滴出行副总裁曲越川介绍,滴滴拿出2亿专项资金,在武汉等15个城市成立了医护保障车队,近16万司机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接送近4万名医护工作者,行驶总里程1500万公里。
e城e家总裁李鹏
e城e家总裁李鹏谈到,它们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将燃气服务从传统的线下场景放到了线上,在疫情期间为企业免费提供了包含缴费计费、安检可视化、智能商城等功能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方便宅在家中甚至被隔离的家庭足不出户便可办理缴费、抄表等燃气基础业务。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的“云平台”,还将帮助水务、供暖等公共事业企业实现业务线上化。
减少疫情“次生灾害”
携程副总裁王强
携程副总裁王强介绍,疫情期间,携程调动15000人的客服团队,7×24小时不间断地为消费者相关服务。携程作为平台企业,针对消费者提出的退改诉求,迅速启动重大灾害保障基金,拿出1亿元补贴消费者;随着疫情的发展,又把保障基金升级到2亿。
李鹏总裁提出,互联网企业要努力减少疫情导致的待岗、失业、致贫等次生灾害。e城e家是一家主要针对三四线市场的智能生活服务类平台。疫情初期e城e家平台的签约劳动者暂时无法登门提供家政服务,平台便主动与电商和地方大型商超合作,介绍线下配送的工作机会。在疫情缓解的地区推动家政复工,开放线上服务平台,帮助成都、广州、济南、洛阳等地传统服务业劳动者对接订单资源,让基层劳动者重新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为宅家避疫的居民送去暖心服务。
e城e家新推出的“本地生活服务”,面向中小企业个体商户开放入驻,只要通过信用认证可以在平台快速接单,服务品类涵盖了便民服务、集市服务、上门服务、健康服务等基本民生需求,帮助个体商户拓展客源。
平台企业与供应链“组团自救”
王强副总裁表示,携程作为在线旅游头部企业,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同合作伙伴一道,共同稳定行业发展,推动行业复苏,助力行业早日渡过难关。
携程在2月初推出了同袍计划,投入10亿元伙伴基金和100亿小微信贷,为平台商家提供资金支持。例如,携程投入亿级营销资源和专属标签回馈参与“安心取消保障”倡议的酒店,并对部分酒店及产品佣金给予6-12个月的减免措施。针对旅游度假平台团队游供应商,减免春节前的广告推广费用和春节期间订单交易佣金,退还平台系统使用费至少3个月,为其承担春节退订订单中无法减损的机票、酒店、签证、地接等费用等。3月5日,携程启动了“旅游复兴V计划”,联合百余目的地、万余品牌共同投入10亿元复苏基金,促进旅游消费,振兴疫后旅游经济。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走了17省45市、州,亲自出镜直播,预售酒店等产品。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民生
在疫情中,一些传统行业被迫减员。而互联网生活服务类企业不仅努力为本企业员工“稳岗”,还为平台上供应链相关企业“稳企”做贡献。
滴滴出行生态链有3000多家汽车租赁公司,上下游拉动600余万相关就业,总共带动1826万个就业机会。一些司机师傅租车跑滴滴,疫情期间收入下降,偿还租金的压力很大。滴滴就与全国多家合作租赁公司、金融保险等机构协商,通过顺延车辆租金,累计为近30万名租车司机提供租金延免。同时,发挥平台灵活就业的便利,滴滴3月份在21个城市上线跑腿业务,6月份在成都和杭州试点货运业务。滴滴出行还与退役军人事务部签署协议,为退役军人提供超过1.5万个就业机会。
曲越川认为,出行链接着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景,可以促进线上线下消费的融合发展,在培育“夜经济”、提升城市商圈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滴滴加入了近20个省市的消费券计划,助力城市出行和消费升温,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走出去,让人们到消费场景中去。
学术界提出过“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的概念,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和合作,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互联网企业通常不缺乏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最需要的是良好的用户口碑和社会形象,融洽的政商关系和公共关系。新冠疫情以来,这些互联网生活服务类企业心系民生,服务国家大局,“社会资本”获得了巨大的提升,令人欣慰。


(责编:梅亚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