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NEWS

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1.75亿!这个报告厉害了!

2020-05-14 来源: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分享到:
今天发布的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

▽▽▽

 

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

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

未成年人学龄前触网比例显著提升

↓↓↓

 

《报告》显示,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上网。这对家庭上网技能教育、网络内容监督管理、互联网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提出更高要求。

 
89.4%的小学生上网
自己有上网手机的占63.6%
 
 
数据显示,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89.4%。
 
初中、高中、中职学生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到97.6%、97.6%和99.0%。
 
手机是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上网工具,达到93.9%。各类上网设备比例依次是手机、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拥有自己专属上网设备的达到74%,其中自己有上网手机的为63.6%。
 
 
小学生上网都干啥?
过半小学生玩手机游戏
 
 
值得欣慰的是,未成年网民经常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比例达到89.6%,排名靠前的上网目的主要是作为认识世界的窗口、日常学习的助手、娱乐放松的途径等。
 
不过,上网听音乐和玩游戏仍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网上休闲娱乐活动。调查显示,61.0%的未成年网民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
 

不同学历段对比发现,虽然小学生网民使用电脑和手机玩游戏的比例为各学历段最低,但依然达到20.9%和51.9%;

 

初中生网民使用电脑和手机玩游戏的比例分别为28.6%和61.2%;

 

高中生由于学业压力更大,玩游戏比例反而比初中生要略低一些。

 
 
未成年网民的增多
也引发了家长最头疼的玩游戏问题
▽▽▽
 
近日
南京11岁男孩充值7万元买装备玩游戏
就因为害怕输比赛被同学嘲笑
 
 

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360》报道:前几天,南京市民陶女士突然发现,这两三个月,银行卡里竟然少了近7万元。她查询扣款信息才知道,原来是上五年级的儿子玩游戏充值给花掉了。

 
寒假期间,陶女士为了方便儿子上网课,就给了他一部手机,并同意他在每天上课之余玩一会游戏。今年1月,孩子曾提出过给游戏充值的请求。
 
陶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儿子只是提出充值30元,她也觉得钱不多,不要紧,于是就绑定了大人的微信号和银行卡。
 
起初,陶女士为了图方便,把付款方式设置为儿子的指纹验证,结果孩子按按手指,银行卡里的钱就变成虚拟货币,被用来购买高级装备和虚拟角色了。
 
陶女士儿子说自己也怕被妈妈发现,所以每次银行卡充值的手机短信都被自己删掉了。
 
既然怕妈妈责备,为啥还要充值呢?小男孩说,如果在游戏里打不赢比赛,自己怕被同学们嘲笑。
 
对于目前的境地,陶女士坦言,自己首先要承认家长方面的管理疏忽,第二是希望把损失能够追回一部分,毕竟这笔金额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有点承担不起。
 
据悉,目前游戏方客服已经同意返还68000元整。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消费
家长和社会都应该重视起来
做好“把关人”
 
《报告》针对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
也提出了具体建议
↓↓↓
 

一是重视学龄前儿童的上网管理和教育,帮助孩子从触网之初就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二是从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个层面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危害。

 

三是构建系统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重点将上网技能、防止沉迷、自我保护、信息甄别等能力作为必修课。

 

四是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安全和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此外,目前我国留守和流动儿童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77.7%和83.6%,存在网络使用技能偏低、手机游戏偏好明显、更易遭遇不法侵害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素养教育、加强社会关爱帮助、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