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持续暴雨致多地受灾,被困群众怎么样了?
2020-06-18 来源: 央视新闻
现场直击
G350小金至丹巴塌方段正抢通
6月18日,四川观察记者来到阿坝州小金县国道350塌方路段,甘孜州丹巴县“6.17”泥石流灾害发生以后,从阿坝州小金县前往丹巴县的国道350成为了救援抢险力量前往事发地的重要生命交通线,但是由于连降暴雨,国道350沿线也出现了多处塌方。目前,现场救援抢险力量正在加班加点地作业,争取早点打通生命通道。
由于现场大部分房屋被淹,最深水位超过2米,水下道路情况不明,加上救援人员对村庄不熟悉,搜救存在一定困难。经过仔细摸排,搜救人员成功找到所有被困群众,并在第一时间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放心等待救援。在确认所有被困人员位置后,救援人员按照“老幼优先”的顺序,依次蹚水把被困群众从2楼背上冲锋舟。经过近5个小时连续作战,冲锋舟往返5次,15名被困群众全部被救出并转移到安全地区。
除此之外,如何减少山洪造成的影响也是今年汛期需要关注的焦点。根据统计,山洪灾害伤亡人数占洪涝灾害伤亡人数70%左右。然而,不同于其他自然灾害,山洪的暴发与天气、水文状况密切相关,在何时何地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广西贺州市,持续大雨引发山洪导致姑婆山景区多处地段出现山体滑坡,部分河道、桥段被冲毁,交通、电力、通讯中断,一些游客被迫滞留在景区酒店内,其中以老人、小孩居多。应急部门及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由于酒店与外界已经被洪水隔开,唯一的桥梁也被冲断,只能用渡河的方式救援。
由于河水湍急,直接用橡皮艇过河很容易被水冲走,因此,消防队员在做好安全防护的情况下,采取了用绳索拉动橡皮艇的方法来转移被困人员。聚集在对岸的游客先顺着梯子搭成的临时台阶走下堤岸,然后在消防队员的帮助下坐上皮划艇。被困人员中还有2个未满周岁的孩子,救援人员采取接力的方式将她们送到对岸。
经过近40小时的努力,救援人员从姑婆山景区安全撤离滞留人员共212人,无一伤亡。目前,景区已经暂时关闭。
入汛以来,应急管理部组织消防救援队伍累计参加抗洪抢险救援1489余起,出动指战员2万余人次,营救和疏散转移遇险群众21920人。截至6月13日,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广西、广东、湖南、江西、贵州、重庆等24省(区、市)775.9万人次受灾,63人死亡失踪,48.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7000余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95.8亿元。在受洪水影响较重的地区,受困群众的安置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广西桂林,受强降雨影响,阳朔县普益乡9个村发生地质灾害,多处塌方导致交通、供电、通讯中断。险情发生后,阳朔县紧急组织县武装部、消防、武警、乡干部155人徒步进入普益乡大山、上游村委12个重点自然村开展救援,发现受灾严重的群众迫切需要饮用水、干粮等物资。应桂林市应急管理局请求,6月9日下午,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百色站的直升机紧急起飞,来到普益乡装载救援物资运送到受灾地区。但是普益乡从没降落过直升机,乡里的7名党员干部组成临时“地勤”组,将已经筹措好的物资运送到乡里的开阔地带,等直升机到达后可以直接装机。
考虑到直升机投放物资时悬停高度可能较高,工作人员找来编织袋,把救灾食品进行二次装包,保证群众拿到投放食品时是干净、完整、可以放心食用。
目前,阳朔县普益乡受灾严重的大山村、九其岭村以及将军坳村等都已经收到了投放的物资,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类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在应对上游强降雨时,长江、珠江等各大水系主要河流造成的险情已经普遍减少,暴雨主要造成的是干流、支流水位上涨造成的洪峰。截至6月13日中午12时,重庆长江上游支流汤溪河、湖南沅水中游支流酉水、四川大渡河上游支流小金川和梭磨河、贵州乌江上游支流织金河等5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其中重庆酉水和四川小金川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意味着这些地区水利工程已处于安全防御的上限,堤防可能出现险情。因此,各地水利部门对水利设施的安全排查尤为重要。
6月到8月是我国防汛最关键时期,气象部门预测我国今年整体雨水将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分布,总体涝大于旱。
近年来,随着科学预报天气、水文数据监测精确度不断提升,对重大水情的预判不断增强。同时,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下,今年虽然雨情较重,但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洪涝灾害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倒塌房屋数量分别下降40%、48%和71%。应对接下来的汛情,依然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
今年以来,中国累积降水量较常年同期要偏多6%。水利与气象部门研判今年汛期我国的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事件偏多,区域性暴雨洪涝要重于常年,涝重于旱,防汛形势很严峻,尤其要防范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这“三大风险”。而最新的情况是,2020年第2号台风“鹦鹉”今天白天已经在广东登陆了,短时间内将给华南的部分地区带来又一轮的大范围降水。而在持续强降雨的地区,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风险也会增大,我们也需要提前做好防范和预案,加强巡逻和引导,力争把防灾做在前面,才能够更好地减灾。
(责编:薛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