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西城大爷”,有点厉害了!
2020-06-18 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
社区封闭管理、学校停课、进出京管控,北京应急响应从三级上调到二级。13日开始,北京已对35.6万重点人群进行了核酸检测。
三十余万人能“应检尽检”还要从北京本轮疫情的首例患者“西城大爷”唐某某说起,他准确回忆了自己的行动轨迹,同时还能用大数据验证。
“西城大爷”流调信息有多重要?
“西城大爷”唐某某是北京本次疫情本地首例确诊患者,网友称他拥有“最强大脑”:唐某某对5月30日以来在北京所去过的地方无一遗漏回忆出来,并准确回忆出了过去2周中所接触的每个人,提供了一份38人的详细名单。
“西城大爷”的流调信息,特别是对6月3日去新发地购买海鲜并做了短暂停留这件事进行的准确描述,为相关部门锁定新发地市场并做出迅速反应提供了重要信息。
北京检测36万人
都是利用大数据找出来的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专家吴浩说,病例唐某某主动发现症状、骑车就诊,这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他明确回忆了自己的行动轨迹,同时可以用大数据验证。

为何对高风险地区采取全封闭管理?
吴浩表示,即使做完核酸检测,也不能保障100%的感染者通过核酸检测找出来,因有极少数的感染者是阴性的。这就是为什么对高风险地区采取全封闭管理,进行居家隔离。
为减少家庭聚集性感染,吴浩提醒,居家隔离一定要注意分屋居住。
北京的社区防控
给各地提了什么醒?
吴浩介绍,第一,防控要常备不懈,零病例不代表没有病例,也可能会潜在一些无症状感染者。第二,国门会不断打开的。随着复工复产,交流也会存在。这要求防控把爱国卫生运动真正做好,把阴暗死角清扫消杀干净。第三,在人多的地方也应进行适当防控。
(责编:薛姣)
准确回忆、无一遗漏


吴浩表示,用大数据去验证,是否与其所说的一致,在行动轨迹一致的情况下,利用大数据分析相关的风险人群在哪里。最近几天检测的36万人都是利用大数据找出来的,迅速得多。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就可以跟病毒在时间上赛跑。
不提倡无风险人员在这段时间检测
吴浩提醒,如果没有必要,做核酸检测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这样会造成“应检必检”人员的检测能力不足,真正需要检测的人员得不到及时发现。不是高风险的人员去医疗机构,如果防护不好,可能出现交叉感染。
所以,不提倡没有风险的人员在这段时间内去检测。如果有身体不舒服或接触过相关人员,那就需要“应检必检”。


(责编:薛姣)
新闻排行榜
1一周数据扫描:国家数据局局长首次亮相;《北京市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发布(10.16-10.20)
2“人民德育百城万校”行动暨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家校社协同育人公益行动启动
3言必有数 | 国家大数据局招聘信息告诉你啥?——数据领域需要综合型人才
4人民数据五周年历史瞬间:金色的十月收获精彩
5数说今日 | 2023年第1000亿件快件产生;2022年中国创新指数同比增长5.9%
6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
7人民网·人民数据武清大数据中心:“人民系”又一个数字基础设施项目
8人民数据关于公开征集代理合作伙伴的公告
9数说今日 | 第六届进博会的参展商已超3400家;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达3万亿元
10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的创新发展新路径